沙溝芋頭,臨沂市羅莊區特產,具有形體短粗肥大,絨毛長而濃密等特點。在羅莊區已有400多年種植歷史。沙溝芋頭產地是臨沂市羅莊區冊山辦事處白沙溝、房沙溝、唐沙溝村等周邊,東邊緊靠臨沂母親河沂河,自明朝至今有400多年種植歷史,在方圓百里之內享有盛譽。
沙溝芋頭,臨沂市羅莊區特產,具有形體短粗肥大,絨毛長而濃密等特點。在羅莊區已有400多年種植歷史。沙溝芋頭產地是臨沂市羅莊區冊山辦事處白沙溝、房沙溝、唐沙溝村等周邊,東邊緊靠臨沂母親河沂河,自明朝至今有400多年種植歷史,在方圓百里之內享有盛譽。
食材特征:沙溝芋頭母大塊多,形體短粗肥大,絨毛長而濃密。入口軟糯滑爽,干面有口勁,吃水耐煮,再次蒸煮味道依然如初。
產地介紹:種植沙溝芋頭的沙溝鎮地處河西岸,隸屬臨沂市羅莊區冊山街道辦事處,土地肥沃,屬黃沙土,土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,是種植芋頭的上佳土質。
歷史文化
傳說清朝乾隆年間禮部尚書張玉書攜母進京上任期間,因其母身患疾病不能隨行,途經白沙溝時,將其母寄養白氏老中醫家中,時隔數載,功成名就后親回沙溝接母親,發現母親身體健壯,面色紅潤,遂問其母,原來母親經常以芋頭蘸白糖為主食,身體才如此健壯,張玉書將芋頭帶入宮中,乾隆皇帝品嘗后,贊不絕口,下旨將沙溝芋頭納入貢品名錄,并于乾隆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下達圣旨給白氏家族建龍坊(即牌坊)一座,以嘉獎白氏老中醫的高尚品德。
|